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国有企业要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型举国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主导作用。随着“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我国正步入“十五五”(2026-2030年)这一关键发展阶段,这是衔接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服务国家战略功能的核心攻坚期。面对国资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挑战,“十五五”规划编制需立足新发展阶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针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提出具体落实措施,推动国有企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随着国资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十五五”规划的编制需立足新发展阶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增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两大核心任务。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偏传统、体制机制活力受限等瓶颈问题,亟需通过深化改革推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最新部署,助力国有企业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国有企业的重点任务。具体举措包括:
1.完善主责主业管理:制定完善国有企业职责主业动态管理办法,确保国有企业聚焦核心业务,提升专业化水平。
2.健全投资管理制度:完善投资负面清单,建立投资后评价制度,坚决遏制盲目多元、“铺摊子”倾向,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
3.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统筹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加快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4.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健全推进国有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制度机制,创新混合所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机制,提升董事会建设质量,完善外部董事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
5.深化落实三项制度改革:深入实施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动国有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健全更加精准规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合理确定并规范国有企业各级负责人薪酬、津贴补贴等。
科技创新对生产力的质态和产业变革具有决定性影响。“十五五”时期,国有企业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必须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十五五”规划的重点任务。具体措施包括:
1.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原始创新,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2.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积极主动承担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培育公共创新平台:重点培育和建设好公共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打造创新生态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产业链水平。
4.关注新兴技术: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高新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场景。
5.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积极争取政府补助,确保研发资金充足。
6.实施积极人才政策: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灵活开展股权分红等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培育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十五五”规划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落实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国有资本布局: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确保国有资本在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的主导地位。
2.提升资产运营效率:通过完善投资管理制度和健全投资后评价制度,提升资产运营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加强风险防控:通过完善主责主业管理和健全投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防控,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4.推动数字化转型:通过关注新兴技术和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5.强化人才支撑:通过实施积极人才政策,强化人才支撑,确保国有资产管理的高效运行。
“十五五”规划作为衔接“十四五”收官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阶段,既是我国经济实现质变跃迁的战略窗口期,也是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服务国家战略功能的核心攻坚期。通过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国有企业将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型举国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主导作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申请成功!
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