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强化国资管理,推动资产整合,创新经营策略,实现保值增值

来源:辰领经营性资产管理系统 时间:2024-08-20

一、引言

 

国有资产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管理与经营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然而,在当前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实践中,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完善、资产流失风险、经营不规范及效益偏低等。本文旨在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使用和保值增值提供参考。

 

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存在资产流失风险

 

1. 多头管理现象普遍

 

当前,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涉及多个单位和部门,这种多头管理的模式导致了监管难度加大,国资监管部门难以全面、有效地履行监管职责。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容易出现监管空白和重叠,为国有资产的流失埋下了隐患。

 

2. 规范管理意识薄弱

 

部分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重资产数量、轻资产效益的现象。单位负责人对国有资产的产权状况、风险点及管理责任缺乏深入了解,导致国有资产管理松散无序。此外,部分单位未建立严格的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无法将管理责任有效落实到人。

 

3. 基础管理不健全、不规范

 

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主要体现在台账管理不完善、管理机构和人员不明确、资产性质变更不及时以及新形成资产入账不及时等方面。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还降低了国有资产的整体效益。

 

4. 监管职责难以到位

 

授权管理国有资产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未严格按照授权经营管理协议执行相关要求。自行经营管理的部门在对外招租、拍租、招商等方面未按规定上报国资部门审批,导致收入管理不规范。同时,工程项目部的经营性资产在项目结束后未及时报备和移交国资部门,存在流失风险。

 

5. 国有资产被侵占现象突出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改制时资产清理不彻底等原因,部分国有资产被非法侵占或强占,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这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也影响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6.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现象

 

部分国有资产在账面上未明确反映为固定资产,但其收益却在单位财务账面上体现。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象增加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复杂性,也容易导致管理漏洞和资产流失。

 

7. 资产清查遗漏现象

 

在资产清查过程中,部分单位存在遗漏未上报资产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国有资产统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削弱了国资部门对国有资产的全面掌控能力。

 

(二)国有资产经营不规范、效益偏低

 

1. 经营行为不规范

 

部分单位在出租国有资产时未按规定申报国资监管部门审批,自行决定出租事宜。这不仅违反了国有资产管理规定,也容易导致租赁收益偏低和资产流失。同时,部分单位在资产出租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利益输送等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国有资产的经营风险。

 

2. 收益管理不规范

 

部分国有资产收益未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导致收入管理混乱、资金流失严重。此外,部分单位在收取租金等收益时未按规定开具发票或收据,存在偷税漏税行为。

 

3. 经营方式单一

 

国有资产总量庞大但经营方式单一主要以租赁权拍租和协议租赁为主。这种单一的经营方式限制了国有资产的增值潜力也降低了整体经营效益。同时由于缺乏创新性的经营模式和手段国有资产的市场竞争力较弱难以吸引优质租户和投资者。

 

4. 经营成本较高

 

由于大部分经营性国有资产是通过公司形式进行经营且同时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导致经营成本较高。公司运营需要承担人员工资、税费、维修等费用而“收支两条线管理”则限制了公司自主支配资金的能力增加了经营难度和成本负担。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1. 明确职责分工

 

明确各相关部门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国资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国有资产收益的监管确保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审计和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2. 建立考核机制

 

将国有资产管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各部门和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工作成效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以激发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二)明晰产权,健全管理制度

 

1. 开展产权登记

 

对所有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和产权登记,明确每项资产的权属关系、产权性质、使用状况及价值等信息,并建立健全产权登记档案。通过产权登记,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为后续的经营管理提供准确、全面的基础数据支持。

 

2. 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资产管理办法、资产处置规定、收益分配制度、监督检查机制等。这些制度应明确管理职责、管理流程、管理标准和管理要求,确保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加强制度宣传和培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制度的认识和执行力。

 

3. 强化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实现资产信息的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国有资产进行智能化分析和预测,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三)严格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1. 优化资产配置

 

根据政府工作需要和市场需求,对国有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布局。对闲置、低效或重复配置的资产进行清理和整合,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同时,加强对新增资产的规划和审批管理,确保新增资产符合政府工作目标和经济发展方向。

 

2. 加强监督管理

 

国资、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切实加大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形成监督合力。对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和收益分配等关键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同时,要建立健全举报和投诉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

 

3. 创新经营方式

 

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国有资产经营方式,打破传统租赁模式的局限。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开展资产证券化、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提高国有资产的市场化程度和经营效益。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成本,为国有资产的经营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 提升经营效益

 

加强对国有资产经营效益的考核和评价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设定经营目标、制定经营计划、加强成本核算和利润分析等措施,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益和盈利能力。同时,要注重资产的长期收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避免短期行为和过度开发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四)整合盘活国有资产,做大做强融资平台

 

1. 加快资产整合

 

针对当前国有资产分散、管理不善的问题,要加快资产整合步伐。通过资产划转、合并重组等方式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国有资产进行整合集中管理。同时建立统一的投融资平台实现资金的统筹安排和合理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2. 发挥整体效益

 

充分利用整合后的国有资产资源发挥其整体效益和规模效应。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内部协同等方式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同时加强与政府其他部门的合作和协调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事业的进步。

 

3. 强化融资功能

 

加强投融资平台的融资功能通过发行债券、吸收社会资本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和沟通争取更多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为国有资产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四、结论

 

国有资产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管理和经营对于促进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加强领导、明晰产权、严格管理、创新经营方式等方面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使用和保值增值。同时我们还应注重资产整合和融资平台的建设发挥国有资产的整体效益和规模效应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事业的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 构建大国资体系:深化监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 国企数字化转型新篇章:资产租赁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践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