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剖析

来源:辰领资产经营管理系统 时间:2024-12-30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作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然而,当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需通过一系列策略升级来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管理基础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基础工作的扎实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然而,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基础工作方面仍存在不足。例如,资产登记、分类、核算等基础性工作不够规范,导致资产信息不准确、不完整,难以形成有效的资产管理数据支撑。此外,部分单位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的资产管理人才和有效的管理手段,使得资产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尚不完善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和保障。然而,当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尚不完善,存在制度缺失、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一方面,部分单位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导致资产管理流程不规范、责任不明确,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闭环。另一方面,部分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走过场、形式化等问题,使得制度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应有的管理作用。


(三)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推进缓慢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经营性资产的集中统一监管成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方向。然而,当前部分区级经营性资产的集中统一监管工作推进缓慢,存在监管主体不明确、监管手段单一、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这导致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存在漏洞和风险,难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有效利用。


(四)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


绩效评价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尚不健全,存在评价指标不明确、评价方法不科学、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等问题。这导致资产管理工作的优劣难以得到有效衡量和反馈,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策略升级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管理策略升级方案,旨在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和加强基础工作,实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全生命周期高效管理。


(一)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资产管理部门职责


1明确财政部门综合管理职能

财政部门作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综合管理部门,应负责制定资产管理政策、制度和标准,指导、监督和检查各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同时,财政部门还应加强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环节的监管,确保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强化主管部门审核监督职能

主管部门作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具体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所属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通过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管理责任和要求,确保所属单位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主管部门还应加强对所属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考核和评价,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落实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主体职能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资产管理的直接责任主体,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管理责任和要求。通过加强资产登记、分类、核算等基础性工作,确保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对资产使用、处置等环节的监管,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有效利用。


(二)完善管理制度,保障资产管理规范有序


1建制度、控源头

针对当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应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环节的制度规范,明确管理流程和责任要求,形成有效的管理闭环。同时,还应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2抓管理、促规范

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通过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明确考核指标和方法,加强对各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考核和评价。同时,还应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通过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可以实现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应根据单位职能和业务发展需要,合理确定资产配置标准和规模;另一方面,应加强对资产配置预算的审核和监督,确保资产配置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应加强对资产配置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资产配置方案。


(三)加强基础工作,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1优化资产配置,推进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优化资产配置是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健全资产配置标准和流程,明确资产配置的原则和要求,确保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应加强对资产配置预算的审核和监督,确保资产配置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此外,还应加强对资产配置执行情况的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资产配置方案,实现资产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

2强化使用管理,保障单位职能高效履行

资产的使用管理是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健全资产使用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资产使用的原则和要求,确保资产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应加强对资产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此外,还应加强对资产使用效益的评估和反馈,不断优化资产使用方案,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和单位职能履行效率。

3规范资产处置,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资产处置是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建立健全资产处置制度和流程,明确资产处置的原则和要求,确保资产处置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应加强对资产处置过程的监督和检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此外,还应加强对资产处置收益的监管和使用,确保资产处置收益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4开展资产清查,摸清资产存量家底

资产清查是摸清资产存量家底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可以全面了解单位资产的种类、数量、价值等情况,为资产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5升级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成为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升级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资产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资产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资产管理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提供有力支持。

全面优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需要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和加强基础工作等多方面的努力。通过实施上述管理策略升级方案,可以实现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全生命周期高效管理,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