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经营性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成效与展望

来源:辰领经营性资产管理平台 时间:2024-08-08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号召,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颁布了《关于提高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效能 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从多个维度出发,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能的具体举措,旨在通过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的管理优化,推动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迈向新高度。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经营性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施路径与成效,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改革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背景与意义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作为国家政权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管理效能直接关系到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履职能力的高低及公共财政资源使用的合理性。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资产规模持续扩大,管理难度随之增加;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对公共资源使用效率和透明度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要求国有资产管理更加精细化、规范化。

在此背景下,《意见》的出台恰逢其时,它不仅是对以往国有资产管理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更是对未来管理方向的明确指引。《意见》通过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严格资产配置处置、严控资产运行耗费、提升资产保障能力、强化计划预算控制、推动管理方式转型、涵养勤俭节约风尚”,为中央行政事业单位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框架,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降低运行成本、提升服务效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经营性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经营性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对经营性资产从规划、采购、使用、维护、处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统筹规划与精细化管理。这一管理模式强调资产管理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前瞻性,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最终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一)经营性资产管理的系统性

经营性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将资产管理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各管理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从资产配置计划的编制到资产的最终处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统筹考虑,确保管理活动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这种系统性的管理方式有助于避免传统管理模式中“重购置轻管理”的弊端,实现资产管理的全面覆盖和无缝对接。

 

(二)经营性资产管理的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是经营性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特征之一。它要求管理者对资产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精准把控,确保资产在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妥善管理。通过实施责任人制度、电子标签管理、效果评价考核等措施,实现对资产使用状况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从而提高资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三)经营性资产管理的前瞻性

前瞻性管理强调在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这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关注当前资产的使用状况和管理需求,还要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判和规划。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计划、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推广节能环保技术等手段,实现资产的可持续利用和长期价值最大化。

 

三、经营性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施路径

(一)严把资产“入口”关:优化资产配置管理

1. 严审资产配置需求

修订和完善机关资产管理办法,明确资产配置实行经费预算和配置计划双重管理。在编制资产配置计划时,以配置标准为依据,综合考虑资产存量和资产使用状况等因素。对于无经费预算、未编制资产配置计划或超资产配置标准的申请,坚决不予批准。同时,鼓励通过共享共用等方式降低资产配置比例,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2. 丰富资产配置方式

在符合资产配置条件的前提下,优先从机关周转资产库或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平台调剂予以配备。对于调剂无法解决的资产需求,综合分析租用、购置和建设等方式的利弊,选择最优配置方式。在采购过程中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要求,确保采购活动的公开透明和合法合规。同时积极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应用,如新能源汽车的采购和使用等。

 

(二)严控资产运行耗费:强化资产使用与维护管理

1. 强化资产使用管理

实行资产管理责任人制度明确资产管理责任人的职责和权利。通过实施资产电子标签管理等技术手段实现实物资产的跟踪管理;建立资产丢失损毁赔偿机制确保资产安全完整;推进厅局资产管理效果评价考核工作将管理效果考核结果与下一年度资产配置计划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2. 加大资产维修力度

修订机关资产管理办法明确各类资产维修管理机构及职责进一步细化资产维修要求。通过修旧利旧等方式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资产使用寿命。同时加强对维修过程的监管确保维修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 加强资产盘活利用

组织开展资产盘活工作系统梳理单位资产使用状况对闲置低效资产积极开展盘活工作。通过建立资产盘活工作群发布资产盘活信息和需求信息等方式促进待盘活资产由闲置向在用转化。鼓励各单位在资产配置时优先从部门闲置资产中调剂配置实现资产内部循环和有效利用。

(三)严控资产“出口”关:规范资产处置与收益管理

1. 严格审核资产处置

建立严格的资产处置审核机制,确保每一笔资产处置都经过充分的评估和审批。对于未达到最低使用期限的资产,原则上不予处置;对于已达最低使用年限但仍具有使用价值的资产,鼓励通过转变用途或捐赠等方式继续发挥其效能。对于确需处置的资产,必须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鉴定,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置。

 

2. 市场化方式提升资产收益

针对房屋等可经营性资产,鼓励采用市场化方式提升其收益水平。通过建立健全房产出租经营管理制度及内控机制,确保房产出租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同时,利用多种渠道发布房产出租信息,拓宽信息发布范围,吸引更多潜在租户。在租金定价上,采取公开招租方式确定租金价格,确保租金水平的合理性和竞争力。此外,将房产出租收益情况纳入相关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范围,以激励其更好地履行职责。

 

3. 规范资产处置程序和信息公开

制定详细的资产处置程序和信息公开制度,确保资产处置过程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在资产处置前,应充分征求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处置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在处置后,应及时将处置结果向社会公开。通过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防止资产处置过程中的腐败和权力寻租现象的发生。

 

4. 加强资产处置收入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资产处置收入监督管理制度,确保资产处置收入的合法合规使用。对于处置收入应实行专款专用原则,严格按照预算和计划进行使用。同时加强对资产处置收入的审计和监督工作,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发现的违规行为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经营性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成效与展望

(一)经营性资产管理的成效显著

自《意见》实施以来,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营性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通过优化资产配置管理降低了资产配置成本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强化资产使用与维护管理延长了资产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成本;再一方面通过规范资产处置与收益管理提高了资产处置效率和收益水平增加了财政收入。此外通过实施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推动了节约型机关建设提高了干部职工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经营性资产管理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以及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经营性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方面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资产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如精益管理、价值管理等推动资产管理的持续改进和优化;再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上的先进做法和经验不断提升我国经营性资产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总之经营性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方法、加强监督考核等措施才能确保经营性资产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上一篇: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构建与优化策略
下一篇: 国资国企监管平台:数据互联驱动智能监管,护航国资安全与高质量发展

新闻资讯